讲好冰雪故事 点燃冬奥梦想(共享冬奥)

发布时间:2022-02-15 16:47:42 来源:

图①: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名高山滑雪医疗保障队医生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图②:小朋友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公益冰雪场滑冰。
丁根厚摄(人民视觉)
图③:张家口赛区工作人员忙完一天的赛事后归来。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角逐正酣。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付妍紧盯赛道,一旦有运动员出现意外,她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医生大家都熟悉,可您见过踩着滑雪板工作的医生吗?我就是。”

除了高山滑雪医生,付妍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

北京冬奥宣讲团成立于2017年7月,成员都是冬奥的参与者。4年多来,他们跨越大江南北、深入各行各业,以亲身经历向社会各界介绍北京冬奥会筹办情况,普及冬奥知识,讲述冬奥故事。

迄今,宣讲团共开展各类宣讲380余场,现场受众超过15万人;创新传播方式,精心制作系列短视频,线上线下受众逾1亿人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为北京冬奥宣讲团题词,感谢宣讲团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

为办好冬奥盛会贡献智慧和汗水

每天早晨6点半到冰场,一直工作到夜里11点,宣讲团成员、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师刘博强这些天一直在“冰立方”忙着冰场维护工作,“让参赛运动员在我们维护的冰场上取得好成绩,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刘博强曾是首钢集团的一名轧钢工人。2017年转行为制冰师后,为了熟练掌握冰壶赛道制冰的“打点”技术,他曾背着40多斤的“打点”壶,夜深人静时在一条小路上反复练习,两个月内走过的练习之路长达150公里。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同国家发展、国家大事之间有着这样紧密的联系。”刘博强说。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付妍和同事们丝毫不敢懈怠,随时关注着赛道上有无险情发生。

高山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运动员从山巅疾速而下,最快时速可达140公里,稍有闪失就可能发生严重损伤。201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十几家医院抽调72名医护人员,组建“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付妍成为我国第一代高山滑雪医生。

负重爬坡、陡坡急救、转移伤员……训练场景付妍历历在目,“呼啸的山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疼,手套刚摘下来没多久,手就冻僵了。”经过3个雪季的磨砺,付妍能够在1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术,“梦之队”也成为一支被国际雪联认可的医疗保障队伍。

北京首钢园区服务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安全主管李红继,曾是首钢的一名炉前工,告别手中握了10年的钢钎,穿上保安制服为冬奥会服务;北京延庆区80后郎恩鸽2017年牵头成立延庆海陀农民滑雪队,如今多名队员奔波在赛场从事服务保障工作……冬奥大幕拉开后,北京冬奥宣讲团的成员在各自岗位上为北京冬奥会贡献着智慧和汗水。

生动展示北京冬奥会筹办历程

2017年,秉承宣传推广北京冬奥会,带动更多人关注冬奥、参与冬奥这一宗旨,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共同组建了北京冬奥宣讲团。至今,宣讲团成员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60余人,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8岁。

在宣讲团成员的生动讲述中,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历程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建设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奥运场馆,不仅碳排放量几乎为零,而且制冰更均匀,有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业务主管刘源洁亲历了“冰丝带”的建造全过程;

“当我们首次提出‘在泳池上方制作冰壶场地、实现水冰转换’这个想法时,世界冰壶联合会表示这在国际上从来没有过,根本不可能实现。通过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部主管罗璇是“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见证者;

“克服低温、大风等困难,我们在最短的施工窗口期内,完成了国内第一条符合国际雪联认证要求的管道内计时记分线缆敷设任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所有施工人员不能戴手套。”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冬奥会办公室主任张嘉和团队在延庆小海陀山区域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一座无人山变成了“智慧山”;

…………

“小视角反映大时代,宣讲团成员的讲述不仅可以帮助大家从不同角度了解北京冬奥会,更能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宣讲团成员、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侯琨说。

助力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成立北京冬奥宣讲团的初衷,不只是宣讲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更把目光锚定在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

4年多来,配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宣讲团成员足迹遍布河北、青海、福建等18个省份。他们深入机关、企业、部队、学校、街道、农村,现场受众超过15万人,助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

张晶曾是国家女子冰球队队长,退役后她放弃留在专业队当教练的机会,做起了青少年冰球的基础培训。“希望这些孩子们未来能够站到冬奥会的赛场上,让中国冰雪运动更强大!”

残奥会冠军刘玉坤退役后投身志愿活动,组建起一支旱地冰壶志愿者团队。在校园宣讲时,刘玉坤总会带上旱地冰壶设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冰壶的乐趣,引导他们投身到这项运动中来。

与此同时,宣讲团不断创新宣讲模式,精心制作了100部《我与冬奥的故事》系列宣讲短视频,云上直接受众超过1亿人次。

“起初,不少人对冬奥会和冰雪项目知之甚少。”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教育与公众参与处主管徐艳丽几乎一场不落地参加了宣讲活动,“近几年来,人们对冬奥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更高了。”

“我希望自己也能学会一项冰雪运动,将来可以自由驰骋在冰雪天地中。”听完一次宣讲后,以前从未接触过冰雪运动的厦门理工学院学生何雅霖这样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5日 14 版)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