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相关资料图)
近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宣布向校友和部分社会人士开放校园,部分高校也发文允许家长和校外人员入校,“大学校门和大学体育场馆开放了吗”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报道,虽然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校外人员仍未开放,或者仍采取有条件开放的措施。(2月22日《工人日报》)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国人生活水平提升,群众性的健身需求也水涨船高,多元化体育运动已渐成极为普遍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诉求和体育运动需要,专业化的体育场地不可或缺。鉴于高校体育馆在全国体育馆数量中占比较大的现实国情,开放高校体育场地就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近年来多地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实践表明,效果还有待提升。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率仅为三成左右,与群众的健身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即使一些已经开放的高校,也多为条件、门槛较多的状态。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体育场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挥。现实中有网友反映,进入高校需要由老师引领,或开具准入证明,抑或是持有相关的健身年卡。
考究高校体育场地开放“说易行难”的成因,或不外管理机制不足、缺乏相应安全保障措施以及专业化服务不到位等诸多短板。具体表现在:高校在实施对外开放后,常出现体育教学和开放时间相冲突问题,导致本校学生运动机会相应减少;体育场地的费用收取更令高校头疼,收费价格过高难以吸引健身人群,收费过低则经济效益不佳,也不利于场地维护;专业化服务措施不到位,也影响到高校体育场地的整体功能发挥;较多社会人员进校参与体育锻炼,可能会给高校安全带来隐患,等等。
如此看来,要有效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序开放和资源共享,就当正视当下困境,积极破解短板,既要加强高校内部的自我管理与调节,又要为外来人员的有序涌入构建起良性运营机制。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放管服”三方面动脑筋、建措施、做文章。
确保大学生的强健体魄是高校分内职责,同时还要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高校切实处理好体育场地既不误正常教学又能最大限度满足大众运动需求的关系,要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外开放计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开放和教学时间安排,最大限度保证体育场馆的功能发挥。比如,根据不同体育项目场地和设施规定出具体的校内外活动时间;寒暑假期间校内人员较少且无需上课,可适当增加对外开放时长;可以承办各种社会类体育赛事的方式,让闲置的体育场地增值提效。
高校应合理制定社会人员进校健身的安全预案、管理守则以及具体收费标准,既要体现出必要的人性化与灵活性,又要确保其安全有序;在管理方面,高校可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运营公司,聘请第三方团队对非教学时段的体育场地实施有偿服务,并由政府规范服务收费标准。高校应对第三方团队的经营资质、资金监管、市场定价、运营水准等做出全面深入了解,并合理管控风险。漫画/陈彬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