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现在有不少针对孩子的营销套路,它们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浪费钱而已,更可能在无形中给孩子心里种下“赌博”的种子。据新闻报道,湖南一个未成年人为了凑齐一套“柯南”的中性笔,偷偷背着父母用压岁钱购买盲盒,一个月就花了1000多元。
不少小学周边的文具店,打着卖文具的名义,开展抽奖活动。许多孩子聚集起来抽“龙珠”,而所谓的“龙珠”,不过是廉价的三无产品,甚至还散发着刺激性气味。有些学生还因为参加抽奖活动上瘾而精神恍惚,成绩一落千丈。这些专门针对孩子的“赌博陷阱”危害很大,必须高度重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加强对孩子日常行为的观察和正确消费观价值观的引导。孩子鲜有赚钱的经历,不知道家里的钱来之不易。由于年龄小,对抽奖所得的奖品看得很重,缺乏抵抗力,不仅不会过多考虑后果,还觉得这样的活动好玩,以致慢慢上瘾。作为家长,要在平时留意孩子零花钱使用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其他方面,如学习成绩和态度明显变差,情绪波动剧烈。如果有变化,应该及时了解清楚情况和原因。另一方面,父母应该在平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从这些参与所谓的抽奖活动的孩子的言行中不难发现,他们有“不信抽不到”的侥幸心理,以及希望通过较小的付出收获较大收益的心理。这些都隐含着不劳而获、贪小便宜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计划、有节制地消费,不冲动消费。要让孩子明白,财富需要自己双手创造,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盲目跟风和攀比。可以尝试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压岁钱或者参与家庭理财等,提高用钱的责任心和理性。父母尽量做到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充实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了,自然也会在时间上和兴趣上远离“赌博陷阱”。
社会各方应该形成合力帮助孩子辨别和远离营销套路。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请专家讲座、观看视频、主题班会等方式,揭示抽奖式骗局的真相,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集齐特定一组图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主动远离诱惑,避免受骗和上瘾。同时及时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干预。
相关部门应加大查处整治力度并进行常态化治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抽奖陷阱。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侥幸心理强,涉世未深自控能力弱,有的商家正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精准营销。其实,抽奖之类行为存在已久,也有查处的新闻。但因为利益驱使,这些行为如“牛皮癣”,屡查屡现。所以相关部门在加强对商贩教育的同时,必须严格执法,保持查处的常态化。
(作者系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蛟镇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11日第2版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