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骨骺仅剩下这么一点缝,最终身高达不到165厘米!”
医生的一句话让浙江的一对父母追悔莫及。
(相关资料图)
一年多前,这对父母带着儿子来到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儿子身高预测有170厘米左右。
这个身高属于正常范围,但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儿子的身高能蹿一蹿。
于是,各种求医问询下,夫妻俩得到了一个民间土方。
于是,妈妈依照其中一个“秘方”,开始炖补品给儿子吃。
吃了大半年的补品,儿子确实长高了5厘米,但接下来的半年,他的身高几乎没有变化。
焦急之下,他们赶快带着儿子去到杭州医院检查,结果令他们追悔莫及。
来源:微博都市快报
医生告知他们:“滋补土方中有三七、鸡、海参等食材,这些食材对摄入营养物质不足的儿童有一定促进长高的作用,但过多摄入滋补食材则会加速儿童的骨骺闭合,让孩子丢失生长潜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视力,牙齿,身高,俨然成了现在父母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身高,更是焦虑的重灾区。
为了让孩子多长10厘米,很多父母尝试了各种方法,结果适得其反。
与其盲目轻信偏方,不如科学的进行身高管理。
你家孩子身高达标了吗?
美国Medical News Today在2021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孩子的身高增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而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快速生长期。
来源:Medical News Today
婴儿期:0-1岁,一年长25cm左右。
幼儿期:1-3岁,每年增长7-8cm左右。
儿童期:3-12岁,每年增长5-6cm。
青春期:12-16岁,每年增长7-10cm。
孩子不是植物,不是越高越好。
那么自家孩子身高到底有没有达到平均值,这事儿还得参考权威标准。
2023年3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最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父母可以对照孩子的年龄,看看自家孩子的身高是不是在合理范围内。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找到对应的图表。
纵坐标是年龄,横坐标中的P值可以简单理解为百分比, 即评价指标。
例如:一个男孩子,5岁,身高是106,那大概就处于P10的位置,意思就是,他比90%的同龄男孩矮。假如6岁身高是124了,那就是P90的位置,比90%的同龄男孩要高。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对照表格,父母就不用纠结于,我家孩子身高是否追上大部队,表格上一查,心里也就有数了。
7-18岁的孩子,可以参考2018年发布的《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测》中的表格。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有了科学数据,父母也不必过分焦虑,只要孩子身高在标准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盲目增高的几个陷阱你中了几个?
孩子的身高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就像成绩一样,总是希望更高更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布一组调查,在1万多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高中,将近一半的家长希望儿子能长到175至180cm,近四成的期望身高在180cm以上,低于175cm的只有一成。
然而孩子的生长是遵循成长规律的,身高同样如此。
但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长高,听信各种传言,结果适得其反。
盲目给孩子“拔苗助长”,造成不可逆转的副作用。
1)盲目注射生长激素
杭州一位妈妈,带着9岁的女儿到医院要求给孩子打“性抑制针”,遭到了医生的拒绝。
女孩身高145厘米,参照发育等级评测,女孩身高完全在标准范围内。但妈妈坚持,女儿已经发育中期, 她担心孩子发育之后不长个,于是想到了“性抑制针”,至少打到160厘米。
来源:微博钱江晚报性抑制针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药物,用于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CPP)。
它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性早熟患者骨龄进展。
简单来说就是延缓孩子的发育期,为身高增长多争取时间。
相比“性抑制针”, 生长激素更为普遍。
但无论是抑制针还是生长激素,都不能随便打,必须经过医生严格检查审批。
因为滥用,很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等副作用,对孩子身体百害无一利。
2)营养过剩
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多吃多补,就能达到“以形补形”的作用。
比如让孩子喝骨头汤补钙。虽然钙质的摄入是骨骼生长的关键因素,但100g的骨头汤只含有4mg钙,喝了几大碗,钙摄入微小,反而会增加孩子肠胃负担。
还有的父母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海参等补品,结果养出一个个小胖墩,造成了孩子性早熟。
儿科医生也提醒父母:“长期饮食热量过高或者营养过剩,会导致孩子体重增加过快,脂肪含量过多。而脂肪会转化成雌激素,雌激素一旦超标,会让孩子的骨龄变大,停止发育。”
多吃不一定长高,反而成了不长的“凶手”。
3)过度运动
之前有这么个新闻。
杭州一个13岁的女孩,身高体重都在标准范围内。但妈妈并不满意,为了让女儿多长高一点,她开始逼着孩子跳绳,一天3000个,风雨无阻。
就这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女孩突然说左膝疼痛。
妈妈认为孩子是找借口偷懒,继续逼着孩子跳绳。直到孩子疼痛难忍,才带着去医院做了检查。
来源:微博人民网
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医生说,女孩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胫骨结节骨骺炎。
运动是好,但同样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但过度的运动会挤压孩子的骨骼,让骨骼失去了成长的空间。
孩子个头蹿一蹿,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曾经发布过一个亚洲人身高预测公式:
男性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7.5cm
女性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7.5cm
也就是说,身高这件事,遗传占7分,另外的三分就是这可控的7.5cm。
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让孩子长高呢?
1)最佳入睡时间不错过
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因为身体会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
夜晚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时的分泌量,超过白天分泌量的5~7倍。
特别是晚上10点,达到了一个峰值。优质的睡眠可以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晚上10点是一个高峰期,所以孩子要尽量保证在10点之前入睡。
所需睡眠时间可以参考可以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
来源:公众号怡禾健康
要想孩子长得高、不落后,就要保证睡眠时间,睡眠质量。
2)长高黄金期不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季节性,其中春季(3-5月)长得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其他季节的2-2.5倍。
首先因为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内分泌激素也会增多, 也包括生长激素。
其次春天紫外线强度柔和,太阳光线充足。紫外线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孩子骨骼长的就比较快。
想要孩子长高一大截,春天这个黄金期,千万不能错过。
3)均衡饮食不可少
饮食在孩子身高增长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但吃得多不如科学地吃。
总的原则就是营养均衡,少盐,荤素搭配, 多吃蔬果,肉蛋奶制品。
除此之外,要控制孩子吃甜品,零食的量,因为过量的甜份摄入,会导致孩子早发育,骨骺线提前闭合。
4)适度运动要得当
除了饮食,运动也可以帮助孩子的身高发育,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平均高4~8cm。
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可以让孩子多做舒展弹跳的运动,比如跳绳,跳高,跑步,羽毛球,游泳等。
控制运动时间,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每天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比较合理。
总之运动都要适度,千万不要过度。
长高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有的方法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要长久地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身为父母,科学看待身高这件事,不要盲目焦虑,调整好心态,尊重科学。
长高很重要,但健康地长,科学地长,更重要!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